以前,如果一个人经常去酒吧,别人会觉得他很有钱。随着消费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再经常流连酒吧的人又给公众一种“浮夸”、“不踏实”的印象。酒吧爱好者伍磊和他的朋友经常去成都莲花府邸酒吧听歌。“成都的酒吧孕育了很多优秀歌手。”他觉得,这种印象是由于人们的追求还处于初级阶段,“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时间不算长,酒吧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一个消遣的地方:买醉或者一掷千金等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会转向高层次的追求。”
有人认为,乐山人对待酒吧的态度就像对酒的态度:适可而止。因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对酒吧文化都没有认识到位。“经营者只是营销:我有酒,你来买。消费者去酒吧,也只是针对喝酒的消遣,而不是文化消费。”酒吧是传递一个城市文化最快捷的窗口,在航海时代,酒吧不仅供水手们放松,更是交流讯息的地方,在18世纪中叶,沙龙从宫廷到咖啡馆再到酒吧,建构出各个阶层的公共交往空间。
“在酒吧不仅仅是释放自己,酒吧还应该是一个交流平台,在这里能高谈阔论、增长见识、思想碰撞。当具备这个功能后,再来谈分类、谈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酒吧,否则都是卖酒,而不是卖文化。”杨珈乙说,“当然,乐山流动人口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文化交流碰撞需要新鲜血液的刺激。”
一个人就可以去的地方
经常来乐山出差的成都人傅渝超很喜欢如来酒吧,“我每次出差一个人过来喝点酒,跟老板、跟其他客人聊聊天,特别放松,身心的烦恼都放下了。”但像他这样的人很少,更多乐山本地人去酒吧还是呼朋唤友一群人。“酒吧是一个让人和人坐在一起的地方,而不只是让一群人坐一起的地方。”
光(网名)也是一位酒吧爱好者,他认为乐山人习惯了群体娱乐方式,虽然已经有开放式的酒吧,但还是放不开,“给一群人找个一起耍的地方,随便去哪都可以,但一个人愿意去某个酒吧,就表明这个酒吧有东西能吸引你了。”
调酒师“七百”觉得,像影院的发展一样,乐山酒吧的成长也需要时间,“现在一个人去影院的也多起来了,价格、设施都是吸引电影发烧友去影院的因素。乐山的酒吧经营者也应该思考如何推广酒吧文化,引导消费者。比如酒吧是公共交往空间,吧台就是这个空间的灵魂,但大多酒吧没有吧台或者形同虚设。”
白晓金说,当某一天,一个乐山人去乐山任何一个酒吧,自己不觉得别扭,服务员不觉奇怪,其他顾客也不觉得奇怪,那么这个酒吧文化,就算是被接受了。
有人认为,乐山人对待酒吧的态度就像对酒的态度:适可而止。因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对酒吧文化都没有认识到位。“经营者只是营销:我有酒,你来买。消费者去酒吧,也只是针对喝酒的消遣,而不是文化消费。”酒吧是传递一个城市文化最快捷的窗口,在航海时代,酒吧不仅供水手们放松,更是交流讯息的地方,在18世纪中叶,沙龙从宫廷到咖啡馆再到酒吧,建构出各个阶层的公共交往空间。
“在酒吧不仅仅是释放自己,酒吧还应该是一个交流平台,在这里能高谈阔论、增长见识、思想碰撞。当具备这个功能后,再来谈分类、谈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酒吧,否则都是卖酒,而不是卖文化。”杨珈乙说,“当然,乐山流动人口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文化交流碰撞需要新鲜血液的刺激。”
一个人就可以去的地方
经常来乐山出差的成都人傅渝超很喜欢如来酒吧,“我每次出差一个人过来喝点酒,跟老板、跟其他客人聊聊天,特别放松,身心的烦恼都放下了。”但像他这样的人很少,更多乐山本地人去酒吧还是呼朋唤友一群人。“酒吧是一个让人和人坐在一起的地方,而不只是让一群人坐一起的地方。”
光(网名)也是一位酒吧爱好者,他认为乐山人习惯了群体娱乐方式,虽然已经有开放式的酒吧,但还是放不开,“给一群人找个一起耍的地方,随便去哪都可以,但一个人愿意去某个酒吧,就表明这个酒吧有东西能吸引你了。”
调酒师“七百”觉得,像影院的发展一样,乐山酒吧的成长也需要时间,“现在一个人去影院的也多起来了,价格、设施都是吸引电影发烧友去影院的因素。乐山的酒吧经营者也应该思考如何推广酒吧文化,引导消费者。比如酒吧是公共交往空间,吧台就是这个空间的灵魂,但大多酒吧没有吧台或者形同虚设。”
白晓金说,当某一天,一个乐山人去乐山任何一个酒吧,自己不觉得别扭,服务员不觉奇怪,其他顾客也不觉得奇怪,那么这个酒吧文化,就算是被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