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是桩大买卖。情色这东西到底上下限在哪,或许没人能说清楚,但就是这些灰色的酒吧地带缓解着寂寞,让一些“试水者”吃饱了饭。
去酒吧有发泄,也有刺激寻觅者
作为酒吧的常客,在某媒体工作的雯子却有自己更多的见解。
“在我大二之前,接触酒吧之前,我一次没进去过,总觉得那里面鱼龙混杂,不安全,也许会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异性。至于一些媒体的关于酒吧失足少女的报道,更加增添了恐惧,再加上从小父母的教育,总是对那个地方敬而远之。”雯子告诉记者。
第一次去酒吧,是去的一个朋友和人合伙开的清吧,那时候是因为有朋友,觉得就去尝尝鸡尾酒吧,很单纯的想法,再加上自己性格比较开朗,就在那里认识了最初的几个老外朋友,然后圈子越滚越大,便非常享受休闲时候在老外的圈子里饮酒聊天
“据我所了解里身边的一些亲密好友来看,我们平时生活的休闲地点,除了运动,吃饭,最主要就是在酒吧了。在那里,我们做的百分之九十的事情是聊天,而且并不局限于自己的朋友,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加入我们的对话,那是DailyLife的一个常态,我最初进去,是想多练习口语,后来竟然也很享受每次都认识陌生人,发展为好朋友的过程。”在去酒吧的问题上,雯子很坦诚。
在外国人的思维里,他们很少有中国的那种电视狂人,每天的运动后,去酒吧喝两杯,哪怕一个人,去和吧员,随便哪个顾客聊聊自己的生活,很正常。虽然平时都是大家乐呵的Party,一群人喝多了一起随着音乐跳各国的舞比较多,但是因为和酒保老板成了朋友,他们也会给我分享一些挺令人嗤之以鼻的故事。
比如,有老外在和他们炫耀,自己在一个月时间里和十几个各国女的发生了关系,而某中国女人,也有一周换几个性伴侣的战绩。
“当然,这个无关国籍,我觉得哪个国家都有。但中国的女孩,或多或少给了一些老外EasyGirl的坏印象。”雯子略有遗憾的说。“反正给我的感觉,中国的男的更喜欢把这种地方看成猎艳的场所。也许中国男的平时生活比较压抑,需要夜生活释放。而对于老外来说,我们一起的朋友中,五六十岁的男女泡吧聊天的大有人在。聊天不分同性和异性,谁都可以交朋友,也可以交换一下旅行经历和价值观。”
所以,还是希望社会更多的关注青年人吧,他们内心苦闷,可是千万不能自己放弃自己。
情感陪护:情色太模糊还是空虚寂寞冷
北京国贸地区某高端商场,一位体态雍容的“贵妇人”在购物,身后跟着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打扮得很是精致。听讲话的语气不像是家人更不像是恋人。当女士选购护肤品的时候,小伙在侧用温柔的口气进行了详实的讲解,从各种化妆品品牌历史、主打产品到针对女士的个性化推荐,事无巨细。购物结束后坐在咖啡厅里,小伙时而听女士抱怨生活的苦恼,时而讲几个段子博女士一笑。
这个小伙子不是女士的情人,更不是商场聘用的VIP导购员。他所做的事情,或可以认为是一种另类的“情感陪护”。
情感陪护从业者
许嘉,男,26岁,北京朝阳区某著名商圈一家形象设计公司的化妆师。在这个化妆师的头衔背后他还有个隐蔽的职业——情感陪护。
许嘉对人和善,讲起话来也很开朗。他说这是工作需要。记者问许嘉,“这算是MB吗?(Moneyboy)”许嘉突然笑了说“我这长相的当MB,估计十年八年也开不了张。”
许嘉说“所谓的MB无非是满足人生理需求的,但情感陪护主要是满足顾客的情感需求。现在太多的人日子过得很富有,但是精神和情感很匮乏,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缺少爱。”
通过许嘉的介绍可以看出来“情感陪护”这个“行业”确实是良莠不齐。最专业的应该是有心理学背景,能够通过谈话等生活场景排解客人的心理压力,并得到心灵抚慰。但这种专门从事心理疏导类工作的情感陪护人员少之又少。此外还不乏性服务者通过“情感陪护”的幌子提供色情服务。
许嘉在2011年试着建立了一个情感陪护的QQ群,两年多过去了,里头已经加入了一百多个北京地区的“同行”。北京的情感陪护工作者大都将此作为主业之外的副业来赚外快。大学生以及设计师等时尚圈工作者是兼职做情感陪护的主力群体。他们大多时间较为灵活,本职工作压力不是很大。
情感陪护做些啥?
情感陪护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菜单可供客人选择,但这里也有些服务都有着心照不宣的名字。许嘉介绍了一些项目,比如:下午茶话、疯狂购物、闲情影院、浪漫节日,等等。这个“行业”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价格标准,但常规价格是相差不大的。比如陪看电影大概是300元一次,不包含电影票、爆米花。据说也会酌情在事先谈好的服务之外满足客户的其他要求。当然,这些需求也是要另外收费用的。
多数人将情感陪护理解为地下性交易,或是陪吃、陪聊、陪逛街的工作。但许嘉说情感陪护并不是简单陪客人说话那么简单。在接到顾客要求之后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学习背景知识。还是以看电影为例,在去电影院前会提前做好功课,了解电影导演和演员的背景知识。在观影后便于打开话题。
许嘉也介绍了很多圈内朋友的事例。有一个毕业于药学专业的朋友对化妆品很有研究,所以很多顾客想购买化妆品的时候都会去找他。他对化妆品的性状、成分都了如指掌,总能用最短的时间给客人推荐出最合适的化妆品。
客源哪里来?
许嘉说他做情感陪护并不是经人介绍,只是在节假日总能发现很多租男友回家的广告,便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很多客源都是像朋友一样相处的,许最早的客人是在店里做头发的一位女顾客,做完头发以后正好到休息时间,便接到客人的邀请一起去喝咖啡,并收到了客人给的三百元小费。这种陪顾客喝咖啡聊天拿小费的事情每个月都会发生一两次。此后许嘉的“客人”大都是经老顾客介绍而联系他的。
情感陪护现状
情感陪护是一个新兴职业,指专门陪伴顾客等,以安慰其空虚心灵的一种职业。该职业在国外类似心理医生,在中国由于21世纪初刚刚起步,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并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争议性。
在国外,从事情感陪护的人多数是具有心理学资质的高素质专业人员,而在中国,由于刚刚起步,从业人员层析不齐,除了极少数专业心理咨询人士和高素质服务者之外多数是以情感陪护为幌子的性服务者,鱼龙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