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欢迎光临211N歌曲排行榜网站,我们只关注最新歌曲排行榜,这里为您推荐最经典、最热门的歌曲排行榜,以歌会友,神唱传情,足不出户扫尽优秀歌单!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KTV入门 > 正文

二十年KTV风尚浪淘沙

作者:隐藏的歌手 来源:原创 日期:2015/12/26 21:22:54 人气:676  评论: 标签:
  上海是一座神奇的大都市,不知不觉间,身边时尚地标就发生了兴替和切换,起起落落。20年前,内地第一家钱柜在上海开业,这股KTV风尚走进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去钱柜唱歌”也一度成为80后青年们重要的社交方式。也因为钱柜,复兴公园成为那个时代的时尚地标。然而近几年来,钱柜KTV在大陆市场上的业务量大幅缩减,据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钱柜的门店也从原来的17家骤减到3家。而就这仅剩的3家门店中,有两家在上海,今年起,这两家店也在陆续转卖中……近日,记者深入KTV产业,采访内部知情人士以及娱乐产业资深从业人员,和他们一起探寻KTV风尚20年大浪淘沙之路。

时尚地标嵌入青春往事KTV风尚结合成长体验

城市在成长,人也在成长。然而,无论再繁盛的都市时尚地标,总也难逃自然法则中的盛衰“周期率”。至今,仍有许多80后认为,复兴公园就是钱柜,就是时尚生活的所在。“那时,我们会在礼拜五晚上一起聚餐,之后再转战K歌通宵,坐在复兴公园门口看日出,看老太太们来早锻炼。”summer说她记得第一次听说复兴公园钱柜,还是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刚刚因为出演了《永不瞑目》里的肖童而走红的陆毅说,最爱在那里唱K娱乐。“想想现在,陆毅女儿都那么大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约十年前,闺蜜结束了一段5年的恋爱,被告知分手的那天晚上我陪着她在复兴公园钱柜K歌,她在钱柜的几个小时反复地唱着一首歌,唱到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后来和她一起打了出租车回家,闺蜜用尽最后一丝气力哑着嗓子冲暗夜的大马路喊:‘真的要再见了。’她是在钱柜结束了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初恋。”

确实,KTV风尚的兴起,和太多80后的个人成长体验结合在了一起;而那些因此产生的时尚地标,也镶嵌进了那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与爱恨情愁。“10年前的钱柜复兴公园店,绝对是‘高大上’的所在,他们家店里的影像不会发抖、高低音绝不变质、正版歌曲和昂贵器材保证了高质量的消费享受。”如今的livehouse主理人阿Ken喃喃回忆:“那时候像钱柜这样档次的KTV价格‘并不可爱’,所以,当时除了公司活动之外,普通小白领去消费,应该是要掐着时间算的,对于当年还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我们来说更是只能眼馋。”阿Ken说,也因为昂贵,所以备加珍惜,总要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分享在那里的体验。于是,付账时心惊肉跳的刺激、当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收获情感时满满的幸福,以及对青春往事的悔恨,都将这座时尚地标与那些逝去的青春岁月凝结在了一起。

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这样带领他们进入歌声的世界

10年前,陈哲就在复兴公园钱柜工作。去年门店停业前,他还特地回了趟上海。“那时每天晚上都是要排队的。很多明星也会来这里唱歌,可惜没想到就这么结束了。”至今,他还清楚记得那时钱柜的火爆。

陈哲说曾经一晚上一家门店就可以有70万元的收益,“而现在一晚上也就2万多”。按照一晚2万元计算,如果每间包房按照中包的标准消费1000元左右,那一晚也只开出来20个房间,这样的收入显然是难以承受高价房租的。陈哲的同事Chris还记得2013年的跨年夜,门店还曾一晚进账20万,可惜在那之后钱柜急速衰落,“过年过节最好的时候也就八九万的收入”。

10年前,Chris来到上海打工,那时的KTV并不多,在钱柜工作更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一个月税后2000多元的收入不算低,效益好多上班能拿到2600元,公司给上保险,一年还有两次旅游。而后来的那些年,旅游福利取消,基本也没有了加班的机会。

“去年,复兴公园门店即将停业之前陈哲回来上海看我。那天晚上我们门店门口站了很久,觉得这里确实旧了,这些年也没有上新设备,环境也没有更新,有的把手可能都会掉下来。这些年又有许多KTV冒了出来,比如台北纯K。或者用手机也能下载APP自己在家唱歌了,这些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陈哲表示感叹,曾经受年轻人追捧的钱柜现在恐怕只能继续吸引“老去”的年轻人,“曾经二十好几,现在都已经是三四十岁的人了,年轻的不爱来钱柜,他们可能喜欢刺激点的,比如夜店、夜总会,能跳舞什么的。我们这里又旧、什么都没有,原来好多人冲着自助餐来,几年以前自助餐也没了……”现在,Chris和陈哲都已经从事了另一个行业,以后,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做这样一份工作,每天夜里对着人们点头、鞠躬、微笑,带领他们进入一个歌声的世界。

见证钱柜最后一夜逐渐转战新兴KTV

今年1月份,在北京出差的丛名正意外见证了北京朝阳门钱柜的最后一夜。“正好当时的客户也曾经是钱柜的忠实拥趸,知道是最后一晚,就提前约我们预订了房间……”那天9点他们拿到了入场券,到了之后才发现,30多个包房只开了不到10个。

“当年的钱柜简直可以用金碧辉煌来形容,大家都争着来”。虽然最后一晚的钱柜仍有着金色的灯火,却无法称得上“金碧辉煌”。“有的客人来了以后发现是最后一晚营业,就问能不能给打个折,但这个愿望并没得到满足,只得定了480元一小时的大包。他们都嘟囔说温莎周五黄金时段团购三小时只要500多元。最后是在给温莎打电话发现已经没有包房之后,才决心当晚在钱柜度过这‘最后一夜’的。”

对于70末出生的丛名正而言,钱柜的意义非同小可。8年前刚开始工作时,就经常和朋友来排队K歌,“当时这里装修豪华,音效效果也是最好的”。但后来,他逐渐和朋友转战温莎等新兴KTV了,“新的KTV装修和音效更好,关键是团购便宜,钱柜死贵,一小时都要一两百,团购又少”。

两个月前,丛名正带着他公司的5个徒弟,为庆祝一个拖了很久的合同顺利签下,一起去了天钥桥路星游城钱柜。当时一屋人一轮唱罢,想要搞点“掌声”效果,在屏幕上找了半天却发现没有。“这里虽然音效不错,设备还真是有点老啊……”丛名正的90后同事遗憾地说。

虽是“资深麦霸”,但丛名正翻了翻“最新音乐排行榜”,发现没有一首会唱,只好点了一首比较新的《时间煮雨》,然后继续回到“经典歌曲”菜单寻找梅艳芳的《女人花》,“我是老了,不怎么想学新歌,但主要是现在的歌曲确实不好听”。在华语歌曲没有太大吸引力的情况下,丛名正早就开始转战欧美歌曲,但是到了钱柜,能唱的英文歌却不多。

为何人们很少去KTV时代变了人也变了

去年在微博上,有网友借复兴公园钱柜关闭的新闻发问“为何人们很少去KTV”,不少网友都表示现在的流行音乐没有让人想学的欲望,“十年前每周去一次KTV,就唱那些歌儿,现在去KTV,还是那些歌儿”,“什么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这些根本都不能算流行歌曲”,“经常听日韩、欧美,但是到了KTV没有,也不会唱啊”。

丛名正想起了七八年前每周与自己来钱柜的小伙伴们,“现在这帮人,都结了婚,该干吗干吗去了。”而去年,复兴公园钱柜的关门也让他感到,也许70后、80后真的老了,有了家庭生活,所以很少人再去光临KTV,不过转念一想好像也不是这样,“也可能大家现在能玩儿的地方多了吧,原来只有KTV。”

“去酒吧、打三国杀、玩杀人游戏、去密室逃脱、组团看电影,你看现在看电影的中学生也都是一堆一堆的。”丛名正90后的同事一下子就列举了这么多饭后可以与朋友一起玩儿的娱乐项目。曾经也迷恋过通宵唱K的他现在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上周末,他还和朋友们一起去滑冰,有的时候周末他也会去近郊滑雪、泡温泉。最近,他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撕名牌,“5人以上组团可报名,到一个体育馆去和一群人互撕,听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准备去试试”。

偶尔想唱K的时候,这位90后小伙会用APP软件“唱吧”在家里嗷两嗓子,把自己的歌儿分享到朋友圈里,这项活动在前两年也曾风靡一时。去KTV的实体店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很久以前去KTV,发现大家都在低头刷朋友圈,唱K似乎已经不再是一种集体的狂欢了。和丛名正在钱柜唱K时,他点了一首他6岁时第一次听的许美静的《迷乱》,“我爱你,在这迷乱的城市里。只是明天,该如何跟随。告别的夜,请别流泪。这一切难以说明,错与对……”  
    本文网址:http://www.211n.com/html/ktv/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