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欢迎光临211N歌曲排行榜网站,我们只关注最新歌曲排行榜,这里为您推荐最经典、最热门的歌曲排行榜,以歌会友,神唱传情,足不出户扫尽优秀歌单!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KTV入门 > 正文

新型演艺市场主体破茧而出

作者:隐藏的歌手 来源:原创 日期:2015/12/26 18:45:00 人气:674  评论: 标签:
记者2月14日从文化部获悉,截至2012年1月下旬,全国文化系统2102家承担改革任务的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和正在进行转制、撤销和划转的院团1367家,269家院团已经确定了改革路径;全国31个省区市中,已有天津、河北、山西、辽宁、江苏、安徽、湖北、重庆、贵州、陕西、宁夏等11个基本完成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接近1/3。

  据了解,2011年5月,中央要求国有文艺院团实行转企改制。按照“转制一批”“合并一批”“撤销一批”“划转一批”和“保留一批”的改革思路,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国有文艺院团转制前由各级财政安排的正常事业经费,转制后在一定期限内继续拨付;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通过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等渠道,对转制文艺院团重点产业发展项目予以支持;加大改造、新建剧场的力度,以配置、租赁、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提供给转制文艺院团使用等。

  在激励机制上,各级各类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基金也将统筹导向要求与市场指标的文艺院团及其剧目作为重点扶持对象。2011年,来自转制院团的23个优质项目,全部获得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各地在落实中央政策的过程中,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许多更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天津市实施“一团一场一所”的扶持政策,确保每个重点转制院团都有固定演出场所,解决了院团改革发展的后顾之忧。重庆市财政对转制院团以每年演出100场为标准,对超过100场的给予每场1至5万元的补贴;自2011年起,重庆市政府购买文艺演出场次由每年1000场增至2000场。安徽省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解决省属国有文艺院团设施更新、剧目创作、人才培养等问题;芜湖市制定了“财政投入不减,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的优惠政策。

  通过改革,国有文艺院团的发展活力得以充分释放,纷纷以开拓市场求生存、以提高艺术质量求发展,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演艺市场主体破茧而出,“早改早受益、早改早发展”的效应正在显现。转制两年后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经营收入达到1.3亿元,居国有院团前列;演职员工人均收入13万元,同比增长109.6%;演出场次突破400场,同比增长241.8%,创历史新高,已成长为我国演艺业发展的重要领军企业。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转制院团,相继迈入营业收入超亿元行列,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在改革过程中,各地把转企改制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院团资源整合,演艺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据悉,全国各地共组建演艺集团公司50余家,建立了北方剧院联盟、西部演出联盟、东部剧院联盟、长三角演艺联盟、珠三角演艺联盟等省际联盟,涌现出中演演出院线、保利院线等若干全国性演出院线和一批区域性演出院线。江苏省演艺集团公司组建了以市、县基层为目标市场的“苏演院线”,目前已有15家剧院加盟,剧院连锁体系延伸到了10多个县市。

  一些国有文艺院团转制为企业后,努力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精心打造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如安徽演艺集团公司成立后,连续创排《第一书记》《新安家族》《万世根本》《徽班》等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喜爱。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等合作,推出面向境外游客的精品剧目《时空之旅》,近年来票房收入超过2.5个亿。

 
    本文网址:http://www.211n.com/html/ktv/413.html